深夜裡給朋友一通電話,告訴他我已無法償還所欠他的款項,但我必須履行承諾,是否能以少數金額分期償還?當我說完,彼此都沉默了。

 

我心中的不安可想而知,因為距離應償還的日期已超過四年,當初僅還了總數的四分之一,目前的四分之三仍舊是無法償還的。

 

電話那頭的聲音打破了彼此間的沉默,朋友問起我最近的身體及工作狀況,他知道我因壓力所產生的焦慮及恐慌。突然的話語使我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頓了一下,我只簡單說了一切還好,工作週期也恢復正常。

 

又是一陣沉默。心想,我應該坦然面對,因為是我虧欠了他。我開口再次打破沉默,說了我的想法及償還計畫。朋友雖然沒有拒絕,卻希望我暫緩執行,因為他道出我現有的問題沒有解決,採取任何償還計畫都會是破壞及攔阻。

 

朋友看出我背後的問題?沒錯,我仍活在自我慾望中,不懂得凡事節制,無形中造成金錢及物資的浪費;「想要」及「需要」沒有分清楚,收入與付出不成比例,我到底在金錢使用上出了什麼問題?

 

朋友來自鄉下,辛勤奮鬥得到不錯的成就,職業更是人人所稱羨,所擁有的不外乎一般人認為應該有的極境。但十年前,一次旅遊不慎造成運動傷害後,從此改變了他的生活。復原後,朋友選擇以登山作為休閒活動;當他初次登山,便愛上了大自然的一切事物,也讓他思考自然與環保的重要,現在就連一張衛生紙,都被他視為是不可浪費的。

 

若以朋友目前的收入及身分地位來看,理應擁有令人稱羨的雙B名車與名牌。然而,他並沒有迷失在物質享樂之中。而我呢?我的收入是他的二十分之一,所以他說的沒錯,我是以5%的能力,做100%的事,這就是我的問題。

 

或許人需因夢想而偉大,但過於虛浮的夢想,卻是造成生命的破口。朋友的話語沒有一絲一毫的責備,而是誠懇的勉勵我,應該在償還計畫前先做好如何節制開銷的規劃;如果沒有節制開銷,那償還計畫仍是無法執行!

 

我無語許久。這通電話讓我看到朋友的細心及關心,更看見他是如此謙卑;交談中沒有一句重話,只有鼓勵;更讓我羞愧的是,他關心我的建康,比我虧欠他的金錢還重要。

 

這筆欠款使我在這四年中不敢主動見他,若需見面,我也只是將工作完成後就離開,因為我害怕他向我提起欠款的事。回想這四年來,他對欠款的事隻字不提,而且每當需要碰面時,都是先開口關心我的健康狀況與工作情形。愚昧的我,直到這通電話才明白,原來有時他透過我們共同友人詢問我的近況時,不是催債,而是關心我。

 

我的貪婪讓撒但做了工;我的逃避現實,傷害了朋友的關心。

 

感謝上帝光照我,使我有一顆勇於面對問題的心;因為不想面對的事是不會消失的,甚至會發酵,一經發酵,後果更是無法想像。面對之後,也許問題仍在,但坦然的心卻是處理難題的幫助。朋友未曾主動向我催債,我若因此抱持能避就避的心態,實與貪心的毒根似乎相同,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提摩太前書六章10節)

 

誠實的面對自己,也是一種幸福;以擁有的為知足,不恣意妄求,更是幸福。我的朋友,讓我明白了這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