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徐莉玲果真開設了服裝工作室,不過她設計的服裝才剛上櫃,過了一個禮拜,隔壁櫃也推出類似的款式,就如同現在對岸最夯的「山寨文化」,只是胸前的三朵花變成兩花,標價少了五十塊錢。再過幾天再隔壁的櫃也出了,這次是比她的設計少了一顆鈕釦,標價少了一百元。所以後來她有機會成為百貨公司的管理者,就特別注意這件事,只要是有抄襲的廠商,她就會要求產品下架。 上帝助她度過危機 中興百貨的業績一向不錯,也因為百貨公司每天都有現金入帳,就常常淪為企業週轉的提款機,挪用廠商貨款的事情發生。碰到這種情況,百貨公司就發生暴動,廠商瘋狂趕到賣場搬貨,甚至連其它生財器具也不放過,能抵多少貨款算多少。事發當時徐莉玲還只是營業主管,她上頭的總經理早已不見蹤跡,廠商都急著想把貨搬回去。
|
「其實百貨公司本身是賺錢的,也絕對會有企業願意接手下去經營,但我只是個年輕的小女生,處理這方面事情是一點經驗也沒有。當時我真的很急,就跪在辦公室向上帝禱告說:『主啊!我不懂法律、財務,求主給我智慧,讓我們能度過這一次的難關。』」徐莉玲說,上帝真的是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神。禱告後就啟示她打了10通電話,分別向這10個廠商請教解決之道,第二天就在中興百貨的電影院召開廠商大會。 |
|
▲對於提升台灣文創產業,徐莉玲有近乎傳教士般的熱忱。 |
|
「一到會場,看見台下密密麻麻大概坐了上千位廠商,我一開口就先讀了聖經詩篇第廿三篇,然後告訴大家我是基督徒,請大家相信我,上帝一定會幫助我們度過這個難關。」徐莉玲請10個樓層的廠商各推舉一名代表,她則在辦公室等這10名代表開協調會。結果各樓層廠商推派出的代表,就正好是昨天上帝啟示她打電話的那10個人,後來當然是很順利的解決這次危機。 1991年,徐莉玲選擇告別百貨業,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念管理碩士。「在美國過聖誕節的時候,我幫忙家裡佈置聖誕樹,這時我才想起跟媽媽說:『原來十多年來,這是我第一次幫自己的家裡佈置聖誕樹。』」早期中興百貨的聖誕樹是台北市最美麗的景色之一,他們把復興北路佈置成燈海,讓經過中興百貨的人,都能感受到聖誕節的氣氛,但長年忙碌於工作的徐莉玲,竟不曾有時間為自己的家裡佈置聖誕樹,說起來也真的是太辛苦了!
|
為兒子創辦「學學」 學成歸國的徐莉玲,嫁給了台玻常董林伯實,還生下一個可愛的兒子,從忙碌的職業女性,變成專職的家庭主婦,到現在又再度為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披掛上陣」成立「學學文創」,體力、精神都令人欽佩。 徐莉玲9歲的兒子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她滿臉笑意的說:「我盡量在他放學之前回到家,然後就躲在被子裡和他玩槍戰,這樣比較不會那麼辛苦。」徐莉玲在49歲那年才生下兒子,不過上帝非常恩待她,懷孕的過程中一切都很順利,「不過我還是會勸大家,要生還是早一點生比較好。」
|
▲「學學」的室內設計屢屢榮獲國外大獎。 | 徐莉玲周遭的朋友,幾乎都把孩子送出國,因為大家都對台灣的教育和環境失去信心,但他們夫妻算是老來得子,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身邊,這更加深了徐莉玲希望改變台灣的心,進而願意挺身開辦「學學文創」,靠著自己的財力和人脈,集合一群也願意為台灣的將來付出的人,要用美學來救國。
「學學」之名出自於《禮記‧學記篇》,意謂教學相長,「學問」是由一半學習與一半教學所組成,徐莉玲成立「學學」的宗旨,是在於搭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平台。「台灣一定要轉型,不能再做寄居蟹,只仰賴國外的訂單做代工。你看就算是LV,它要打進日本市場,提升年輕人客層,也要和村上隆合作,這就是文化創意的價值。」 「學學」已經成為國內外相關產業和科系學生必要朝聖之地,他們的室內設計也屢屢獲得國外建築大獎的肯定,不過你若認為在這金融海嘯之際,他們還在談美學和創意,會不會太高調一點?「其實當初成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提供給弱勢家庭的孩子,也有美學教育的環境。我們一直和很多基金會合作,這些孩子不可能像高所得家庭的孩子,有機會出國、看舞台劇、聽音樂會、學畫畫等。他們也不可能移民, |
|
▲「學學」的兒童課程非常活潑有特色。 | 他們是台灣未來的基石。若不培養這群人,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每每說到這裡,徐莉玲眼眶總泛著淚光,她對於台灣的未來充滿焦慮,也有一個母親的心疼,「所以我兒子也常常為『學學』禱告,希望它能成功。」 終將看見美麗彩虹 朋友都說徐莉玲是用唐吉訶德的精神在辦「學學」,無論是和政府溝通、開課、找師資,她全心投入。在「學學」創立兩週年的時候,她用了《荒漠甘泉》其中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我要將暗中的寶物……賜給你。」(以賽亞書四十五章3節) 在布魯賽爾(Brussels)有幾家著名的花邊店,他們有幾間特別的房間,專門為紡織最精緻、最優美的花邊用的。這些房間是全黑的,只從一扇極小的窗外射進一線日光來,這一線日光恰正照在花樣上面。引導我們參觀的那位告訴我們說:「最上等的出產就是這樣得到的。最優美的花邊,都是工人坐在黑暗中織成的。」
|
徐莉玲非常喜歡《荒漠甘泉》這本書,常從裡面得到許多生命的亮光。當她以這篇文章和「學學」的同事和老師分享時,她說:「我們現在手中所做的不就正是那些花邊嗎?也許現在環境很黑暗,還看不見它的美麗,但不要灰心、懼怕,上帝必從一切痛苦和眼淚中找出良善和美麗來。」 她的老友,著名的文化評論家南方朔,就問她為何還對台灣的文化抱有希望?還不如去大陸開百貨公司,或許成就感會大一些。「我的寄望是放在更 |
徐莉玲非常樂意協助企業發揮創 意, 跨領域合作。(右為台灣 Timberland 總經理吳美君) |
|
遠的未來,相信回收的不是錢和名。」徐莉玲認真的說著。 幸好在台灣還有這一群人,讓我們可以懷抱希望,相信雨天過後,必會出現美麗的彩虹。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