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分類:談談電影

2009/02/23 08:33



    “你可以像條瘋狗似的狂吠,也可以咒罵命運之神。但是無論如何,當最後時刻來臨時,你也只能放手。”


    ──這是本片中帶領班傑明(布萊德彼特飾演)出海並參加二次大戰的麥克船長(傑瑞德哈里斯飾演)重複了兩次的話語。大老粗卻自稱藝術家,說的話卻頗富哲思。當不長眼的砲彈射爛了他身上的蜂鳥刺青,那生命無限的象徵,除了let go,他還能怎樣?不看開又能如何?


    我前幾天跟網友抬槓的時候才提及,反正人到最後都是黃土一杯,哪怕你家財萬貫或窮困潦倒的最終結局都一樣,那是不是我們乾脆現在就可以什麼都別忙了,專心等死就好?當然不見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像本片闡述的,有人是音樂老師,有人熱愛歌劇,有人一生注定要被閃電打中七次,有人天生會跳舞,有人天生泳技佳……,上天安排的人生劇本不同,我們照著演完,活出自我的價值,追求剎那即永恆。當面對盡頭,只能看開──整部片,就是如此宿命論的基調,哀傷而通透。




    班傑明的人生劇本和所有人迥異,他一天活得比一天年輕,猶如秒針倒著走的時鐘。照我未看過本片時的想法,那簡直棒透了!人總是怕老、怕死,程度不一。能回春,當然是上天的恩賜!但是電影裡的觀點卻不是這樣認為,而且說得我心服口服。原來,班傑明也有盡頭,倒過來而已,同樣要經歷人生的各式各樣苦痛:離合悲歡、人事無常。因為剛出生時像個怪物而遭遺棄在老人院,看盡了生命的終結;又成長的軌跡與眾人相反,老人外表孩童心,該是多麼不協調?孤獨感可想而知。所以重點是,就算越活越回去,依舊逃不掉蒙主寵昭那一日的來臨,不怕老,同樣怕死。





    電影以讀日記的方式跳躍倒敘,諸多隱喻對照,把班傑明的每個階段都做了相當精采的詮釋,導演大衛芬奇竟然也能導出這樣的文藝史詩,太叫人驚喜。當然,全片最大的著墨點在於班傑明與黛西的相遇、結合、分離、重聚,不外說明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才會是幸福,兩人在幾個錯誤的時間點上陰錯陽差,然後在各自的中年時期歡愛相擁,卻終於也要因為班傑明錯亂的生理時序而黯然分離。每個段落都緊緊牽動人心,從少年老成的徐緩到老年還童的時光飛逝,節奏控制得恰如其分,幾近於完美。


    配樂實在太棒了!《色戒》的氛圍推手亞歷山卓迪斯普拉特又再次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把整部電影烘托得奇幻又抒情。在悠揚的樂音中,我們聆聽著編劇艾瑞克羅斯要告訴我們有關他對於歲月的看法,不管生與死、颶風來襲或灑著夕陽的海洋、被雷打中或被車撞的巧合……一切的一切,都難脫時間殘酷的擺佈──跟人們在開玩笑的,一向是時間。





    精緻的化妝術和電腦科技,無疑也是這場奇幻旅程呈現得感人肺腑的極大因素,除了時代變遷的考究,還有所有演員們年齡上的變化。當然我們都曾在《大河戀》、《夜訪吸血鬼》、《第六感生死緣》……等片中看過小布眼袋沒那麼多皺紋的模樣,可是當演到年輕的小布出現在跳舞教室時,我整個感動到不行,恍若真的時光倒流了。時間、光陰、歲月……不管怎麼樣的說法,我們始終身處在這個洪流中無力抵抗,在電影中獲得安慰。


能變年輕有如奇蹟,多多少少還是好的吧?至少病痛漸漸不藥而癒。或許我無法徹底體會班傑明要放逐自己的深層悲哀,但是三個小時內經歷了他85個年頭的生命旅程,回顧自身,又怎麼能不體會到那份蒼涼呢?


    諸般譬喻、巧妙構思,我在這部片子裡深深感受到了製作群的誠意。隨便舉個例子:找蒂達史雲頓來出任班傑明在海上航行生涯中偶遇的伊麗莎白,那個他認為美得像一幅畫的女子,很自然帶出班傑明的審美觀,以致於後來對黛西的深情──君不見,蒂達史雲頓在五官特徵上不是跟凱特布蘭琪挺相似的嗎?整部戲裡有太多太多的用心,我心領神會,萬分動容。





    如果我還是硬要找碴,那麼或許是前面階段班傑明的老妝分野稍稍不夠顯明,總覺得好像回春的進程有點瑕疵。再者,我不知道外表越來越少年的班傑明,他身體上的機能是跟著越來越旺盛還是漸次衰敗?他活了一輩子變成長青春痘的青少年,內心滄桑,腦細胞裡的記憶卻該不磨滅,又怎麼會失憶呢?不過在他終將抱在襁褓的大前提下,這點時序上的小爭議就不去鑽牛角尖了。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固有的觀念,卻也應用到了本片中。每個時期,班傑明總會回到老人院,一直到最後一刻。當我看到困惑的小baby閉上雙眼的時候,再也忍不住流下淚來。稚嫩的小嬰兒走到生命盡頭,這感覺太奇妙了。


    我不知道還應該怎麼盛讚這部電影?說來說去都是些陳腔濫調。總之是讓我朦朦朧朧體悟了許多人生道理,又增添了些前進的力量。這麼撞擊心靈又具啟發性的電影,真正難得有幾部啊!


 


私人評分:95(滿分1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