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孩提時代,每當寒暑假回到山林部落,父親便規定我們上午必須待在家裡寫作業和讀書,中午吃飽飯後要午睡,不到下午三點,絕對不能出門;就算有部落玩伴來家門口呼喚,也會遭到閉門羹,被父母親訓誡一番後摸著鼻子離去。下午三點後,就是我們翹首企盼的遊樂時光,懷著興奮雀躍的心情,帶著早早預備好的彈珠、圓紙牌或橡皮筋衝出去和玩伴們廝殺,常常玩到忘記時間,傍晚時才用飛也似的腳步狂奔回家。

 

晚餐過後,媽媽一邊洗衣服一邊嘀咕我們的衣服比爸爸媽媽上田工作的衣服還要髒。洗澡時,媽媽還會特地用她從溪流邊揀回來的鵝卵石,當作香皂刮洗我們髒兮兮的手腳。

 

當時年紀小,從不會認真思想媽媽的辛勤勞苦,直到長大成人,我才意識到母親的辛苦,更明確的說,是女人做家事的辛苦。

 

部落裡,男男女女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婦女和男人們一樣,白天在田園工作,但傍晚回到家,男人蹺著二郎腿看報紙、看電視,女人仍舊要忙著做家事、整理家務。

 

我和排灣族的妻子結婚之後,初期我們一起住在學校夫婦宿舍裡,我很開心也很樂意地和妻子約法三章:家事一起做!就算有一天,我們有了小孩,家事也要全家一起來。所以,煮飯、洗碗、拖地、洗衣服、曬衣服等家事,都是我們兩個人一起做。可是,當妻子學校畢業後分發到部落的教會服事,弟兄姊妹看見我在做家事時,卻驚訝地說:「師丈,你怎麼在煮飯?」「師丈,你怎麼在洗衣服?」我總是微笑地回答:「對呀!應該的呀!」

 

日子久了,弟兄姊妹看見我從妻子手上接過她沖洗後的碗,負責用乾淨的拭碗布擦拭著;或當我接下她套上衣架的衣服,掛在曬衣杆時,早已習以為常,不再感到疑惑,而是微笑以對。

 

反倒是,偶爾回故鄉探望媽媽時,媽媽很不習慣甚至警告我:「你不可以這樣做家事哦!我們泰雅爾的Gaga(倫理、規範)沒有男人在做這個事情的!你會把Ina(媳婦)寵壞爬到你頭上!我們和媳婦排灣族的Gaga不一樣哦!你看我們部落裡面,沒有男人在做家事的,這是女人的工作!Ina雖然是教會的傳道人,也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叫男人跟著一起做家事啊!」因為分擔家事這件事,曾經讓媽媽對妻子產生了一些誤會。媽媽有這樣的理解,甚至大部分的人也認為「女人必須做家事」,我想這是以雄性主導的人類社群中,不分族群都普遍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三年的時間,我把握每一次回故鄉,或將媽媽接來同住幾天時和她溝通,媽媽終於明白也能接受家事應該由男女共同分擔,現在媽媽會改口說:「你們夫妻要互相幫助,做家事很辛苦的!」到了星期日,當我們忙著教會的服事時,媽媽就主動幫忙我們做家事。

 

每當和妻子一起在廚房烹飪時,不論誰掌廚,為了鹽巴應該放多少?醬油要不要放?你來我往、脣槍舌戰;或曬衣服時談著教會的小朋友;洗碗、擦拭碗盤時,一邊計畫著家庭開銷……,這些都成為我們親密感情、彼此信任與培養默契的甜蜜時光。

 

身為男人的我,很滿足並且喜樂地參與在做家事的分工上,我相信和妻子一起洗碗,是婚姻領受祝福的開始;和妻子一起清掃抹地,能讓我們承接更多的恩典。

 

那天晚餐後,我們依舊一起洗碗,我問妻子:「妳快樂嗎?」她露出甜蜜笑容說:「我很幸福!」

 



【幸福練習】和妻子一起洗碗、做家事,是領受祝福的開始。親愛的男人,從今天開始,就這麼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