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起初的感動


    即使每天分別在兩個不同電台製作、主持帶狀節目,或是南北奔波巡迴演講、主持晚會;即使常被工作追著跑,可能前一晚凌晨才睡下,但是只要星期二早上七點半,經常戲稱自己是「陽光美少男」的廖偉凡老師,已經精神抖擻、笑容可掬地準時出現在台北市立三民國中的教室裡,和其他幾位義工老師帶來備受孩子喜愛的「生命教育」課程。


    而我正好是班級的導師,一年半來伴隨學生開心地參與活動,單純的孩子們一點也不把偉凡老師的知名度放在心上,真正受吸引的是這套由「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設計的課程,藉由遊戲、表演、影片、討論等方式,教導青少年認識生命本質,進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


得榮的成員大多是基督徒,義務地奉獻時間與智慧,課程經過精心的規劃,偉凡老師很喜歡,他說:「等我不必為五斗米折腰時,第一件事就是把生命教育課程推動到全台灣、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因「生命教育」課程而結緣,我和廖偉凡由陌生到熟稔,也因此讓我走進信仰,成為基督徒。這篇採訪稿終於在醞釀了許久之後成形,慢慢發現他最精采的部分,不是英俊挺拔的外貌、動聽悅耳的聲音或敏捷靈活的口才,而是那種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情的認真,對調皮孩子的溫柔細膩……


我開始收聽他的廣播節目,享受那活潑、樂觀的聲音在空氣中的流動,單純原始性格、毫無矯飾的話語,分潤在我的心田,讓心情也隨之輕盪、飛揚。


無論是聆聽或遠近距離的觀察,都是極端趣味的認識,生命的豐富與蘊含,就如同滿溢的清香,恣肆地展現出來,讓我樂於介紹他,我的朋友――廖偉凡。


為弱勢族群盡更多心力


    近年來,幾乎成為公益活動的代言人,廖偉凡從五光十色、複雜多變的演藝世界裡,走出一條屬於自己清新、健康的道路;在理想與現實間,儘可能找到平衡點。我想這樣的選擇人生,並不是輕易的事,回顧過往,一切是有跡可尋的……


    因為替人做保,受到朋友的牽累而高築債台,父母都得拚命工作來解決生活問題。爸爸離家很遠,媽媽在當時新竹最蓬勃的外銷聖誕燈泡工廠做女工,工作很辛苦,常常得加班,小學四、五年級,迫於不想餓肚子就得下廚的現實,小小年紀的廖偉凡就學會煮飯燒菜,做家事,照顧弟弟。


    自幼生病殘障的弟弟,不僅是父母沉重的負擔,連童稚的廖偉凡都感受到這份壓力,尤其是他得負責帶弟弟上學,其他孩子歧視的眼光是很難忍受的,家裡幾個兄弟為了保護弟弟,個性溫和的孩子們不惜與別人打架,來爭取公平的看待。弟弟年輕的離世,更是他心底很沉重的痛。


    親身的經歷使他日後接觸到社會公益福利團體時,總是比別人多一份感同身受,雖然在社會關懷活動中,擔任主持人的他很容易控制不了情緒,熱淚盈眶甚或淚如雨下,但為殘障朋友付出,卻是他生命裡很重要的一種承諾。


認真與積極爭取自己的未來


和廖偉凡共事過的人,大概都領教過他認真、追求完美的個性。我非常好奇這樣的性格來自何處,我以為是嚴肅寡言的父親或是溫柔母親的無數叮嚀,結果都不是。偉凡說:「怕餓肚子呀!現實問題呀!」唯有認真,才是保障工作的不二法門。


他第一次深刻體會到生活的挑戰、現實的殘酷,是在當兵時,他和其他的菜鳥一樣寫信回家傾訴軍中的辛苦,結果收到二哥寫信來痛罵一頓,說你老爸打八二三炮戰吃多少苦頭,你這少爺兵有什麼資格埋怨。收到信的他好氣又好笑,沒頭沒腦找罵捱,但就在那一刻,他突然看到自己再也不能依附在任何人的羽翼下,獨立生活已經是唯一的選擇。


從小的磨練,讓他在獨立的當頭,適應得比別人快。退伍後,一個人在台北唸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獨自打工、唸書,煮飯、洗衣、料理家務的能力都派上用場了,可以用些微的金錢解決三餐,並且把自己打理得乾淨、體面。


走進廣播界並非偶然,廖偉凡膽子非常大,還沒畢業,覺得自己條件挺受老師肯定的,只是知道有個學長在台北電台工作,就跑去毛遂自薦。當時負責節目、現在佳音電台副台長方西緯小姐很坦白地跟他說,聲音是不錯,可是咬字沒有幾個清楚的。就為了把咬字弄好,他可以花上一年半的時間,每個星期到國語日報社上課學正音,每天花兩三個小時讀國語日報逐字練習,硬是把咬字練好,然後得到那份工作。


「掌握人生的二分之一」是廖偉凡很受歡迎的一個講題,只要肯去敲門,任何事成功的機會都有二分之一,不嘗試連一點機會都沒有。當然在這之前,要先創造自己被雇主需要及肯定的條件。


帶給廖偉凡最多掌聲的是「五燈獎」歌唱擂台,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節目主持人,這也是他自己積極爭取而來的。當時應徵的人很多,他主動和節目製作聯繫,對方要他寄資料來,他不肯,他直接跑到公司去,告訴對方:我入圍過金鐘獎,我的條件適合你們的需求。他看到桌上有六、七千封應徵信,可能從沒被打開過,結果通知了三個人試鏡,一週後他成為「五燈獎」的主持人。


機會要靠自己把握,而且要有充分的準備,對一個毫無背景的年輕人而言,廖偉凡掌握住生命的契機,給自己開創了意想不到的未來。


這些年他拿過金鐘獎,更得過「曾虛白新聞獎」,這樣的肯定,並不使廖偉凡有絲毫的驕傲,他永遠戰戰兢兢地面對工作,他深信唯有認真才能創造自己被需要,唯有認真,才能樂在工作、享受在工作。


廖偉凡唯一遺憾的是沒有堅持在歌唱下工夫,他到台北來參加第一次歌唱比賽是白冰冰主持的,當其他人認為唱歌沒有前途時,他放棄了。「我真的很喜歡唱歌。」如果重來一遍,他一定要讓自己不後悔。


不同的方式看待生命


在事業的起起伏伏中,廖偉凡也經歷了無數的歷練,朋友是扶持他的寶貴支援。從伊甸殘障基金會草創時開始擔任義工,伊甸的朋友對他意義非凡,尤其是劉俠姐。在杏林子劉俠過世前一年,也正是廖偉凡最低沉失意的時候,他到劉姐半山上的家,簡直「聲淚俱下」地訴說面臨了多少難堪與失敗,劉姐默默聽完,然後揚聲連連反問:「你要找一個說說痛苦的人,比我難嗎?」、「找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會比我不方便嗎?」……,在一個長年承受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折磨的病人面前,廖偉凡只能頻頻搖頭說不,最後,劉俠給了他一句話:「你給我滾下山去吧!」


劉俠給了廖偉凡一個看待生命的不同方式。就像第一次見到劉俠時,偉凡想幫她拾起掉在地上的筆,被她大聲喝住,劉俠堅持要自己撿,「伊甸不是一個幫忙殘障者的地方,而是訓練獨立的地方。」劉姐讓他在面臨任何挫折時,都不敢用世俗的觀點去看自己的難處了。


還有幾個要感激的人,恩師筆名亮軒的馬國光老師,他的知遇與鼓勵是廖偉凡多年來敢努力往前衝的動力。現在高雄主持節目的名廣播人曾美霞,在與她第一次共同主持節目後,就非常不客氣地、一針見血地指出他的優勢與弱點,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主持風格,擺脫傳統、制式的方式,發揮出個人的特色與魅力。


珍惜親子相處  有效溝通


相信只要努力,沒有什麼事做不到的廖偉凡,在走過事業的巔峰後有了新的體會,「賺錢永遠無法填補對金錢的需求,賺再多的錢也是不夠的。」曾經他埋首工作,認為自己是家中最重要的經濟支柱,賺錢是為了給孩子幸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真正的飽足卻是他放下工作,單純地陪著他們的時候。他開始學習過生活,雖然拒絕工作機會是很天人交戰的抉擇,但他清楚人生要的是物質生活的滿足,還是精神生活的充實。


擁有一對寶貝兒女,是廖偉凡最大的驕傲,多年來他也認真學習做好父親的角色,星期一到五下午四點,他在佳音電台的節目經常談親子溝通,廖偉凡認為,孩子的「要」跟「需要」是做父母必須認清的,孩子需要的才給,而不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他不寵孩子,盡量去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


談到溝通,孩子作文簿中曾描述,爸爸收到學校寄的作弊記過通知單的經過。廖偉凡說,當時第一個念頭也想像其他父母一樣,狠狠把孩子扁一頓,孩子也嚇壞了,場面確實是一觸即發。就在那時,他選擇低頭禱告,在主的面前冷靜下來之後,他問孩子:「作弊你快樂嗎?」、「被抓到的感覺怎麼樣?」、「現在心情怎麼樣?」、「老師怎樣對你,你怎麼跟老師解釋?」、「同學知道會怎樣?有沒有丟臉的感覺?」、「作弊你得到了什麼?」沒有責備,沒有處罰,問完了孩子,他只說了一句話:「下次要不要作弊,你自己選擇吧!」廖偉凡說,引導孩子看到事情的真相,比處罰他來得重要。


捨不得寫的結語


這篇稿子遠比我想像的難寫,並不是因為我與偉凡的熟識,而是訪談時,有那麼多美好的思想如泉水般湧流,做慣廣播節目,偉凡的思緒無比周密,每一段話都可獨立成篇,值得紀錄。


我喜歡他說:「生命的飽足是很重要的,我不能告訴年輕朋友說,賺錢不重要。但是我一定要提醒年輕朋友,當你用全部力氣去為事業衝刺時,幾年後就該停下來,看看內在生命的飽足究竟是什麼?」


也喜歡他說:「快樂是要看到生命中絕對的苦之後,才更懂得找尋真正的快樂。有些關係不是努力就能成功,我曾經極度不快樂,直到我發現改變自己很重要,心改變,想法改變,看待事情的角度改變,命運也為之改變。快樂的事情,我把它延長;不快樂的事,我把它對我的影響降到最低。」


偉凡推薦宇宙光出版的「黃金階梯」,他說是每個孩子與父母親都應該要看的書。內容我就不介紹了,就像偉凡的豐富,不是短短的文章可以說得盡的。


我知道這幾年偉凡過得並不十分如意,他的豁達都是在「絕對的苦」中提煉出來的,對工作、對金錢的釋放也都付出過慘痛的代價。了解他的苦,更珍視他對生活的徹悟。


我最愛一群人吆喝和他去爬山,在山野間,講不停笑話的廖偉凡像個大孩子,嘩啦啦的陽光灑在他開朗的臉上,漾出層層的笑意,所有的煩惱都拋到腦後了,祝福他永遠如此開心,祝福他永遠健康、快樂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daisycat.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