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的愛
作者是 曾芳貞(美國橙縣)
從小,在七個孩子的心目中,爸爸是不茍言笑、嚴肅,甚至是很兇的。我們有很嚴格的家規,譬如吃飯時一定要全家人坐好,禱告後要爸爸先動筷,我們才可以拿起自己的筷子;喝湯時不可出聲;先吃飽離桌時要說:「請慢用」;學校要繳任何費用時,不可以當天上學前才說;出門前一定要告知,回到家要打招呼……。
大學時,我對爸爸的印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發現在他的內心裡,藏著一份令我感動的愛。我開始試著想了解我的爸爸,也因此製造了一些與他聊天的機會。我發現,爸爸需要子女的關懷,因為他並沒有我想像中的剛強、嚴厲與不茍言笑;相對的,他很需要家人的支持與關心的言語。
爸爸有過人的堅忍毅力,也有著對子女無以言說的愛,只是肩負著一家九口的重擔,他真的笑不出來。但是,因著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他有了力量,縱使生活擔子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但他為了所愛的家人咬緊牙關,常常告訴自己:「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我們七個孩子在爸爸智慧的決定下,全部都完成高等教育,這是他當初不敢冀望的,但他真的做到了。
一九五○年代,爸爸排除眾議,在看不見前面道路的景況下,憑著一股「主必引領我,也必幫助我」的信心與力量,帶著全家大小從屏東鄉下搬到台北,為的是實現自己許下的心願──不讓孩子長大後埋怨父親不給受教育的機會。爸爸一生中最感到遺憾的,就是他以優越成績從長榮中學畢業後,想到日本讀醫學,但當年祖父正發跡,買了一大片土地,要他留下來幫忙。為了不違逆父親的希望,也不願讓另外四位兄弟說話,他放棄了深造的機會,卻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他告訴我們:「你們盡量讀,爸爸再苦也會供應你們。當然,希望你們都考得上公立大學,我的擔子也會比較輕……」我們記住了爸爸的叮嚀。在我大學時,常因家教而晚歸,每當我到家開門的同時,爸爸就從他固定的座位上站起來,說:「回來了,電鍋內媽媽留了一些飯菜……,早點休息。」便轉身進房間。雖然這似乎是千篇一律的動作與說話內容,但我還是好幾次流淚了,因為我看到了深藏在爸爸內心裡的愛;他再疲倦,也要看到女兒平安回到家,才能安然入睡。
一九九六年,媽媽回天家,這是我們最悲慟的時刻,相信爸爸更是。雖然當時我們對上帝有些埋怨,但仍深信祂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因著媽媽的離世,爸爸說:「我要繼續她所做的。」他照著之前各單位寄給媽媽的收據,延續媽媽在世時,對許多弱勢單位、慈善機構與神學院的奉獻。這是他先前沒做的事,或許因為一直以來生計擔子沉重吧!
之後的日子,直到二○○七年爸爸蒙主恩召,我們也盡力讓爸爸享受子女全然的愛與關心。
聖經約翰福音12章24節:「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因著媽媽,神給了爸爸奉獻服事的機會;因著父母,我們有了好榜樣;這樣的恩典與祝福必代代傳承下去。願我們的思念化成一股力量,成為他人的祝福,也見證神的榮耀。
~文摘自耕心週刊~
留言列表